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什么?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以口传方式为主,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代表性的民间文化艺术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相对,合称“文化遗产”。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识外部图形为圆形,象征着循环,永不消失。内部图形为方形,与外圆对应,天圆地方,表明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空间有极大的广阔性;图形中心造型为古陶最早出现的纹样之一鱼纹,鱼纹隐含一“文”字。“文”指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鱼生于水,寓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世代相传;图形中心,抽象的双手上下共护于“文”字,意取团结、和谐、细心呵护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的寓意;标识图形传达出古朴和质拙感,一方面反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现状,另一方面彰显了中国政府和人民保护祖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强烈责任心和使命感,表现出中华民族团结、奋进、向前的时代精神。主标识用于正式场合,如徽章、机构形象展示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包括什么?
1.口头传统和表述以及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
2.传统表演艺术(含戏曲、音乐、舞蹈、曲艺、杂技等);
3.社会风俗、礼仪、节庆;
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5.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6.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人类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它曾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
怎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1.提高认识,重视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城市的文化命脉、精神根源,全体师生应提高自身对非物文化遗产的正确认识和保护意识。
2.积极参与,从我做起。积极参与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不哀的关键,我们都应该为保护非物质遗产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3.广泛宣传,积极动员。主动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深入了解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状况、主动传播,宣传普及文物保护法,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其中。
4.认真学习,积极探索。主动研究和挖掘当地的非遗文物和历史文化,通过撰写非遗保护解说词等方式,讲好文物故事,阐述家乡历史。
5.融入校园,实践活动。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平台,了解更多关于非物质遗产的知识,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非物质文化学生社团、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等,更清楚的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自民众,民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者,同时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发展的主体。人人参与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好的传承和保护。我们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延续城市历史命脉。
非遗文化有哪些?以下是我国的非遗文化:
10.蒙古族长调民歌:这是蒙古族珍贵的传统音乐,犹如在广阔无垠的草原上流淌的一条历史长河。它凝聚了蒙古族人民的智慧,被誉为“草原音乐的活化石”。长调民歌以其悠扬的旋律、开阔的意境和深沉的情感表达而闻名于世,就如同草原上的雄鹰,自由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
21龙舞
龙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舞蹈之一,它以龙的形象为道具,在鼓乐的伴奏下进行表演。龙舞具有浓厚的民俗文化气息,是中国民间舞蹈中的瑰宝之一。
22川剧变脸
川剧变脸是一种中国戏曲中的特技表演,它通过演员在舞台上快速变换面具或化妆的方式表现人物情感和剧情变化。川剧变脸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表演艺术价值,是中国戏曲文化中的瑰宝之一。
23客家土楼
客家土楼是中国南方的传统民居建筑之一,它以生土为主要材料,外观呈圆形或方形,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居住文化。客家土楼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瑰宝之一,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工艺振兴的主要任务
一、建立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二、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队伍。
三、将传统工艺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实施重点。
四、加强传统工艺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和理论、技术研究。
五、提高传统工艺产品的设计、制作水平和整体品质。
六、拓宽传统工艺产品的推介、展示、销售渠道。
七、加强行业组织建设。鼓励地方成立传统工艺行业组织。
八、加强文化生态环境的整体保护。
九、促进社会普及教育。
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来源:《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文化部等部门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通知》(国办发〔2017〕25号)
《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提出的相关要求
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进一步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以人的培养为核心,以融入现代生活为导向,切实加强能力建设,提高保护传承水平,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深入发展。 一、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编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规划,加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工程。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推进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积极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周边国家联合申报、联合保护同源共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力。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扶持力度,加强传承人梯队建设。实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帮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提高学习和传承能力,增强传承后劲。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现代教育体系深度融合。 三、振兴传统工艺。实施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促进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现代设计走进传统工艺,提升传统工艺产品的整体品质,培育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知名品牌,发挥传统工艺对城乡就业的促进作用,提高中国传统工艺保护、传承和发展水平。 四、加强宣传展示与交流。办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以及传统节日文化活动,支持各地举办具有区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活动。鼓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传习所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具体任务包括: 一、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制定人才培育、行业扶持、市场拓展、技术攻关、理论研究、普及教育、交流合作等多个方面的政策措施,发掘和运用传统工艺所包含的文化元素和工艺理念,丰富传统工艺的题材和产品品种,提升设计与制作水平,提高产品品质,培育知名品牌,使传统工艺在现代生活中得到新的广泛应用。 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委托高校、企业和相关单位,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参加研修、研习和培训,累计培训10万人次。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工程:按照统一的标准规范,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内容与表现形式、流变过程、核心技艺和传承实践情况进行全面、真实、系统的记录,对其中部分濒危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抓紧实施抢救性记录,并加强对记录成果的传播和利用。 四、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工程:组织开展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评估。在文化生态保护区增设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中心、传习点。以规划为引领,突出特色,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统筹规划,新设立一批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五、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建设工程: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为依托,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分布状况,统筹建设一批传统表演艺术类、传统技艺类、传统民俗活动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利用设施。 六、民族民间文化典藏与传播工程:完成“村落文化志”系列丛书,建成中国传统皮影、木偶艺术音像资源库,辑成中国传统表演艺术基本动作、中国传统乐器、中国传统文化特征色彩数字化典藏,建设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汇集管理平台。 来源:《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
☆学习留痕显示区☆
|
||
|